近日,溫州市人民醫院兒童外科成功完成溫州市第一例無線腹腔鏡手術,開啟5G智能無線腔鏡新時代。
據了解,本次手術患兒為一名3歲女童,因“發現右側腹股溝區可復性包塊1個月”在當地縣人民醫院就診,經B超檢查診斷為“右側腹股溝斜疝”,為要求進一步手術治療來溫州市人民醫院兒童外科負責人周健副主任醫師門診就診。
溫州首例無線腹腔鏡手術
周健副主任醫師及其醫護團隊精心準備,細心配合,成功為該患兒進行經臍單孔無線腹腔鏡下右側斜疝疝囊高位結扎術。此例智能無線腔鏡手術在溫州市屬首次使用。
智能無線腔鏡通過無線傳感器將患者腹腔內圖像傳至顯示屏,擺脫了光源線和影像數據線的束縛,大大提高了手術效率和安全性,提高了手術室空間的利用效率,并縮短了手術準備時間,減少了線路隱患導致的安全事故。同時,它還可以完成診療數據的交互和智能化管理,利用遠程5G技術,支持遠程會診。
小兒腹股溝斜疝
周健副主任醫師介紹,小兒腹股溝斜疝俗稱“小腸氣”,是由于腹膜鞘狀突未閉合所致,腹腔內腸管、網膜、卵巢等組織掉入鞘狀突結構內,在腹股溝區或陰囊內形成一個突起的包塊,屬于先天性疾病。目前觀點認為患兒年齡滿6個月即可行手術治療,手術方式分為傳統開放手術和腹腔鏡微創手術兩種。傳統開放手術存在疝囊尋找困難、結扎不全、不易發現對側隱性疝及術后復發率高等弊端。
目前國內治療小兒腹股溝斜疝的主流手術方式是經臍單孔腹腔鏡手術
它具有以下優點:
01 可以在手術中明確有無對側隱性疝并同期手術,免于再次手術;
02 可以做到超高位結扎,大大降低了術后的復發率;
03 術后腹部無明顯手術疤痕,更加符合美學要求。
此次無線智能腔鏡在溫州市人民醫院兒童外科的應用,是科研技術轉化并成功投入臨床運用的成果,體現了人工智能與臨床手術的完美結合,推動了腔鏡微創技術的發展。